它不是作战舰艇,却培养了3万多名高素质作战人才;没有装备高精尖的武器,却世界闻名;隶属军校,却创造了航程最远、航经海区和出访国家最多等纪录。它就是海军“功勋训练舰”郑和舰。
4月27日,是人民海军首艘训练舰郑和舰的30岁生日。在世界海军舰艇中,可以说已是“耄耋之年”。郑和舰究竟性能如何?特别是经历了30年风雨,尚能战否?对此,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郑和舰舰长赵明。
“服役初期,郑和舰的性能就十分亮眼。它满载排水量6000多吨,最大航速21节,最大续航力1万海里,可以在全球绝大多数海域航行,最多可以搭载250多名学员和教员远海实习,这些数据就是放在现在也不过时。”赵明介绍,“客观地说,如今郑和舰虽然舰龄不小,但在一次次的升级改造后,依然老当益壮,综合性能在世界训练舰中并不落后。”
生于1987年
“打仗,需要拳头硬,也需要脑子灵。训练舰就是培养海军指挥人才,孕育战争大脑的专用舰艇。”赵明说。
2021-03-05,毛主席批准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学府,也就是如今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。建校初期,学校没有专业训练舰,只好因陋就简,成立了由“四明山”号登陆舰、“107”号登陆舰、消磁船和炮艇组成的实习舰艇大队。这些舰船量少质劣,陈旧不堪,航行性能很差,只能在风平浪静的渤海湾近海“打转转”。为此,学员多数望舰兴叹,只能在陆地上训练海上科目,或租借地方货轮、渔船进行航海实习。